- 作者:吴金希
- 时间:2021-04-19
- 点击:2765
- 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3月,365体育平台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这番话不仅强调了创新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充满了对创新、人才、知识的辩证思维和远见卓识。
“创新”“知识”“人才”这些概念看似简单,内涵其实非常丰富,评价颇为不易。知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帽子”不等于创新。研究表明,人类的知识有不同的层次。虽说绝大多数知识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是有些学科的知识更偏理论一些,有些学科的知识更偏实践一些。偏理论的知识更重视知识的逻辑演进和基础积累,因此显得更“象牙塔”一些,需要兀兀穷年、“两耳不闻窗外事”式的潜心钻研,也需要天才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数学、理论物理就是这类知识的典型。哥白尼、爱因斯坦敢于挑战权威、敢于钻牛角尖、敢于不走所谓的“主流”寻常路,于是开创了科学的新天地,甚至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另一类偏实践的知识则需要深入生活生产的实际,与实践更紧密结合才能出真知。例如制造业技术,它不仅仅是个别数学公式那么简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复实验,才能取得经验。这些经验中,有些属于诀窍、隐性知识,隐藏在个人的大脑中,短时期难以表达、量化和编码,更难以上升到书本理论,但是这些隐性知识和诀窍对创新往往至关重要。典型的如丰田汽车,由于日本企业内部崇尚蓝领和白领紧密结合,长期的群策群力、全员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日积月累推动汽车质量不断达到新水平,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最终战胜了欧美汽车。
实践性强的知识必须理论结合实际,这也就是哈佛大学商学院发明的“案例教学法”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企业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问。战争指挥类的学科也是同样,“将军出于行伍”,身经百战、枪林弹雨走出来的指挥员对战役胜负的把握和嗅觉是待在书斋中的人所不具备的,如果过多依赖书本、强调文凭,赵括式的悲剧或会不断出现。
在创新创业的历史长河中,很多成功的故事都是创新不问“出身”的典型。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没有获得大学本科文凭,但他们对20世纪计算机软件和个人计算机产业的洞察无人能比,各自创业并引领了一个时代。再往前推,瓦特、莱特兄弟和爱迪生都没有大学文凭,但他们的发明、创造对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产业革命的贡献无人能及。晶体管和芯片这两项信息产业最重要的发明也不是哈佛大学实验室的产物,而是来自IT企业。
在创新创业的前沿领域,再多的理论、学说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里,都不可能自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只有更多乔布斯式的企业家挺身而出,整合各门各派的最新科技资源,实现创新创业的“勇敢的一跳”,才能将其最终转化为生产力。一段时期以来,评价人才与创新的标准简单化、行政化、一刀切的色彩比较重,存在“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风气,这无论对于教育事业还是创新创业,均有百害而无一利。
创新不问“出身”和破“五唯”本质上都是反对科技创新中评价标准的简单化、形式化,反对走极端、重量不重质。要多角度、多视角选人用人,建立并完善容错机制,关注创新质量和实质性贡献。要有长远眼光,摒弃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
创新不问“出身”,能力不问出处;求是不搞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一个民族才会永不保守、永不懈怠、永不止步,蓬勃的创新活力也才会竞相奔涌。一个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社会,也必能托举起创新强国的梦想。
(附原文链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0092418256143916734&item_id=10092418256143916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