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平台

图片
【汉院好老师】热爱的事业,可抵岁月漫长——访传媒学院王超老师
  • 作者:李妮茜 陈潇 孙允涵
  • 时间:2022-12-27
  • 点击:1372
  • 来源:党委宣传部

汉院资讯(党委宣传部?报道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汉口学院2022教学科研表彰大会精神,集中展示我校获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党爱国爱校、潜心立德树人、积极投身教育的高尚精神风貌,汉口学院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即日起陆续发布“汉院好老师”系列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弘扬尊师风尚,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再迈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王超老师是汉口学院专职教师,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系主任,主要负责网络营销与策划、新媒体运营、艺术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采访当日,他刚刚忙完一场“双选会”。

一场名企云集的“双选会”

这场双选会是我校传媒学院网络和新媒体系作为试点,为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学生就业和实习工作,创新开展的校内招聘活动。前期,王超老师带领专业各位教师抢抓毕业生就业关键时间节点,为达到“专业对口、符合需求、真实集中”的要求,分头跑企业、找岗位、做沟通,为该系本届29名毕业生成功对接了湖北广播电视台等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等17家共102个高质量实习就业岗位。

各用人单位到场后,通过PPT与毕业生们面对面交流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和薪资待遇等,学生们投递简历,进行线上面试完成匹配,一些特别优秀的毕业生,甚至出现了各单位间“抢人”的情况。传媒学院对双选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准备以此为契机推动创新实习模式扩展开来。双选会让各用人单位对我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信任,对已到岗的学生实习工作表示非常满意。

以诚相待、视如己出

1:3的人岗匹配机会、优厚的实习待遇、老师们的背书,让参加双选会的毕业生们非常惊喜,双选会后,王超老师收到了一条长长的微信,正在寻找实习单位的一名学生屡屡碰壁,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的时候,竟然足不出校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这份真诚的致谢让王老师非常欣慰,“当老师就是要为学生解决问题”。他认为实习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缓冲期,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改写命运,一生投身在了某个行业。所以他要求学生实习期间一定要严肃、要真实,定期用简报记录实习工作的内容和难题,反馈给老师做针对性指导。

多年来,网络和新媒体专业的毕业生纷纷在字节跳动、腾讯等优秀企业成功就业和快速成长,离不开该专业扎实的育人模式和传媒学院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王超老师坦言,让老师们去对接实习企业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但爱学生是教师应有的付出,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以外的温暖,这之间的故事才是终身受益的教育,也是作为教师的幸福所在。

播种和自己有关的希望

30年前,王超老师放弃了中学教师编制,选择进入湖北广播电视台工作;20年前,王超老师卸下了“名嘴”光环,进入新媒体行业深耕;10年前,王超老师作为实操经验丰富双师型教师被我校引进,唤醒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说,到汉院教书起初是为了学习,将行业经验和人生积累梳理起来,完善理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更多可能。

每个班学生的第一节课,王超老师都会以营销的眼光为学生算一笔教育账单,引导学生以传媒学科和经济学科的思维进行思考,调动学习的进取心和内驱力。学生们作为网络使用者,对专业课程抱有极大的好奇和兴趣,这使得王超老师的课堂总是非常活跃。在课堂上,王超老师倾向培养学生实操能力,以“分组模拟项目教学”为模式,从品牌建立、成立团队,到市场、策划、促销,运营,各分组拿出营销方案,期末进行PPT路演,邀请业内专家作为模拟投资人,进行打分评价,在课堂上直接涌现出了“李家河棉鞋”等真正落地的商业项目。

课堂上学生们的青春活力与奇思妙想,是王超老师的灵感源泉,提到教育的获得感,王超老师说:“我希望未来我的某个学生能够在某个领域给人类文明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这也许与我有关。”出于职业习惯和理性思考,王超老师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会最终导致教学方法的变革——学生可以在互联网选择最好的专业教师听课。“当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渠道,教育可以更专注于传道和解惑,身为示范,把自己做人处事做出人格魅力。”

给学生“道”,而非“技”

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底层思维,一直是我校传媒学院网络和新媒体专业的重要教学目标,在专业领域,王超老师主要研究新媒体环境研究、新媒体技术分析创建、政务自媒体、网络舆情分析等,曾出版多本个人专著,主持国家级横向科研项目,长期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新媒体顾问咨询和运营服务王超老师将丰富的行业经验带入课堂,站在互联网运营者的角度,看待互联网底层生存逻辑和网络商业现象,寻找优秀的案例、公司、品牌的共同点和背后的运行机制,帮助学生梳理和建立互联网思维。

王超老师认为,“滞后学习”是互联网学科的特质,需要把握尺度、统一态度、解放思想,要给同学们“道”,而非“技”。大数据的时代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直接,新鲜事物在不断崛起和消失,要求专业老师做更加频繁的教学研讨,时刻“逐浪”。在浪潮中,王老师找到了实践的乐趣,他本着诚实的做人态度,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把精力放在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身上,专注横向科研,发表教学育人心得文章,带学生竞赛获奖,让学生们收获快速成长和体系性的学习。

在传媒学院“六门一体”特色教学的技能基础上,在互联网思维上下功夫,到更前沿的实战战场了解“爆文”“爆款”,再去将之系统化、理论化,找到专业底层逻辑,适应新媒体新概念、新产品、新模型,能够将互联网特征和媒体特征融合起来,这正是我校传媒学院的特色优势所在。

(文字:大学生记者团?李妮茜 陈潇 孙允涵

(图片:大学生记者团?张则灵?传媒学院供图

(审核:郭亚莉?于洋